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些畢生難忘的人,除了父母、兄弟姐妹之外,老師在人們心裡,應該是屬於印象深刻,地位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一些技藝傳承、令受教者領教後在人生產生影響的老師。

師有庸師,亦有良師。誤從庸師,謬誤叢生,延誤學業;良師一言,茅塞頓開,如沐春風。庸師和良師,對受教者都會產生影響,分別在於好與壞。

一九七六年後在香港美術專科學校跟隨陳海鷹校長學習西方繪畫技法的三年裡,校長點彩揮筆,言傳身教,奠定了我從無到有的繪畫基礎。

畢業後的一年,由於經常到校長府中作客,有幸窺見校長創作的繪畫過程,從中看見了藝術創作過程中的重要技法處理,耳濡目染,得益不淺。

如非校長誘導,相信仍在摸象。

得一良師,此生足矣。

11-6-2008與陳海鷹校長伉儷攝於九龍彌敦道聯邦酒樓(香港美專校友聚會)
11-6-2008與陳海鷹校長伉儷攝於九龍彌敦道聯邦酒樓(香港美專校友聚會)

27-9-2008與校長攝於香港演藝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九週年聯歡晚會
27-9-2008與校長攝於香港演藝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九週年聯歡晚會

香港美術專科學校1979年度畢業典禮合照
香港美術專科學校1979年度畢業典禮合照

香港美術專科學校1979年畢業證書
香港美術專科學校1979年畢業證書

1994年在香港美術專科學校講課(後坐者為陳校長)----照片由師母提供(附陳校長墨寶)
1994年在香港美術專科學校講課(後坐者為陳校長)—-照片由師母提供(附陳校長墨寶)

擇善固執的藝術家

陳海鷹校長是我的美術奠基者。在學期間,校長沒有要求我們摹倣任何名家、包括他的風格,而是採取放任的態度,由得我們根據自己的喜好,畫出所見所想。不過,在口耳傳承中,却反覆提出這樣的一個觀點:人格若高,畫格不得不高。

對於初學者而言,人格與畫格之間的關係,不是一項容易理解的內容。直至閱歷稍豐,才漸悟其理。高低之分,在於是否能將對己對人的善意,通過對事物的審美,轉化為對藝術的真誠。

由古至今,人類似乎從未限制藝術的發展,因此芸芸藝術家得以各展所長,奉獻各形各色的作品,為文化發展添加成份。現代的藝術家,在自由的前提下,更可隨心所欲地創作。

不過,在文明步伐下傳世的作品,除了技法卓越外,內容都是反映人生積極意義和社會正面價值,鮮有與文明進程相悖的作品能公開傳世。由此可見,歷史對藝術家的篩選,猶如大浪淘沙。沖刷之下,只有堅實的物質,才能留存長河中。

陳校長注重言傳身教,講學概括扼要。所謂言傳,是以搜羅自各地博物館的名畫幻燈片作典範,分析各個藝術家作品的特質;身教則在課間示範技法,運筆添彩,一揮而就。來學習的十之八九是悟理者,在因材施教的方針下,自覺地依從規矩,所以能在耳濡目染之下不因循而結合自己的特性,成就了各式各樣的技巧,應用於各行各業。

古人以十年寒窗苦讀形容士子的毅力,陳校長侍師如父十八年,可見其志之堅,亦因固執而盡得李鐵夫先生心性與技藝精粹。如果陳海鷹校長學藝時期是獨善其身的階段;那麼,超過半個世紀作育英才的工作,就是兼善天下的階段。獨善其身的成果是成為世界肖像畫家三傑之一,為文化添加作品;兼善天下的成就是廣植桃李,在社會的經濟,文化領域內開花,為文明增加果實。

藝術家的人格高低,由社會法則判定而非自誇。人格如以善為準,作品則以美為形。只有品學兼優之人的藝術品,才可在長河中閃爍。

蕭志剛 二零一零年六月